陆云士曰: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在人中矣。
春天生机勃勃,是大自然本有的情怀;秋天萧瑟一片,是大自然的另一种情调。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天,当迎来春意融融的春天,好像万物都是欣喜的。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好像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世界顿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
而秋天则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是也是走向冬天的预兆,于是有人就把秋天看成是万物萧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农人们看着将要收获金灿灿的粮食时脸上的那份喜悦,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是一个喜悦的季节。同样,秋色也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唐诗中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肃杀的秋天同样有着它的美丽,也让人深深地叹息它的消失。秋正如是,天高云淡,北燕南飞,金子般的颜色美则美矣,但飒飒秋风已显肃杀之气,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这时的大自然,恰如人生暮年,气力已竭,虽有黄昏之美,惜其不永,故张潮曰“秋者天之别调”,用“别调”称它是十分恰当的。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殷日戒曰:枉为人身,生在世界者,急宜猛省。
顾天石曰:海外诸国,决无翰、墨、棋、酒,即有,亦不与吾同,一般有人,何也?
胡会来曰:若无豪杰、文人,亦不须要此世界。
古人说:如果没有鲜花、明月、美人,就不愿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增加了一句话:如果没有书可以读,没有笔墨可以写字,没有棋可以下,没有酒可以喝,就不一定必须做人。
花、月、美人作为美的自然存在,可以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它们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不少色彩,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世界上若没有争妍斗艳的鲜花、高洁圣灵的月亮、靓丽迷人的佳人,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美好的呢?
从美学角度来看,花、月、美人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存在。
诗文书画及弈棋饮酒则不同。它们固然能够抒情言志,宣泄郁闷、颐养性情,但更重视审美主体的参与,要人在挥毫抒写、对弈、对饮中才能实现,这是创造或劳动中的愉悦,但必须要审美主体的参与才能产生效果。
所以一些美好的东西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才能给人们更好的、愉悦的精神感受,才能构建这个美好的社会。这段文字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人类需要一个美的世界、美的生存环境;第二,人应有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培养在于劳动与创造,人在劳动与创造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所以,人们要积极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