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的丧事,是学生公明仪为他撰写的墓志铭。用红布做成大块的帐幕以覆盖棺材,并在四角画上像蚂蚁往来交错的纹路,这是用的殷代士人的棺饰制度。
子夏问孔子说:“该怎样对待杀害自己父母的仇人呢?”孔子回答说:“夜里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去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不管是在市上还是在公门遇到了,都要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兵器和他决斗。”子夏又问道:“请问对待杀害自己兄弟的仇人,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不和仇人在同一个国家做官,如果自己身负君命出使他国时,遇上了仇人的话,也不能与他决斗,怕误了公事。”子夏接着又问道:“请问对待杀害自己堂兄弟的仇人,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不必自己带头去报仇,死者的亲人就会去报仇,这时自己就拿着武器,跟在后面协助。”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
易墓,非古也。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者,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也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及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3。”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所推柩而反之:祖奠时柩已向外,因曾子来吊,所以将柩车推回。这是不合于礼的做法。也 敛:即殓。给尸体穿上衣服,叫小殓;给尸体再穿上衣服,然后入棺,叫大殓。3 有进而无退:丧礼的过程是死者逐步远去,不能回头,所以说是有进而无退。
孔子的丧事,弟子们在家在外,都是头上和腰间扎上麻绖。众弟子之间如果有丧事,则只在家里扎着麻绖,出门就不用扎了。
为墓地改葬,这并不是古来就有的习俗。
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举办丧礼,与其内心缺少悲哀的感情而过分地去讲究礼仪的完备,还不如让礼仪欠缺些而使内心充满悲哀的感情;举行祭礼,与其内心缺少敬意而过分地去讲求礼仪的完备,还不如让礼仪欠缺些而使内心充满敬意。”
曾子到负夏吊丧。主人已经行过祖奠,在柩上也设置了池,见曾子来吊丧,就把柩车推回原位,让妇人退到阶下,然后行礼。随从的人问曾子说:“这合乎礼吗?”曾子回答说:“祖奠是一种暂时的程序。既然是暂时的,为什么不可以把柩车推回原位呢?”随从的人又去问子游:“这合乎礼吗?”子游回答说:“在室内窗下饭含,在室内对着门的地方小殓,在堂上主位大殓,在客位停柩,在庙前院子祖奠,最后葬于墓,这种过程是为了表示逐渐远去。所以丧事只有进而无退的。”曾子听见了这话以后,说:“他说的出葬的礼,比我说出的好多了。”
曾子袭裘者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也,括发3,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