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常德KTV招聘网 > 常德热点资讯 > 常德学习/知识 >  休休息不彻不道不合于常效效法我友同僚自逸自求安逸言将勤勉尽力

休休息不彻不道不合于常效效法我友同僚自逸自求安逸言将勤勉尽力

2022-11-05 01:03:18 发布 浏览 656 次

休:休息。

不彻:不道,不合于常。

效:效法。我友:同僚。自逸:自求安逸。言将勤勉尽力以应天变。

【品评】 《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对幽王宠褒姒、用小人,当政者在其位不谋其政,予以讽刺。诗中指出当时的皇父诸人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朝廷中是非不分。但自己不敢不事事尽心。《毛诗序》认为此诗作于幽王时,郑玄认为作于厉王时。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对郑玄之说多有辩驳。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一日(公元前776年月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则此诗应作于幽王六年。又《汉书·古今人表》列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如皇父、家伯于幽王之世,从文献方面也得到证明。

诗共八章,可分为三部分。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古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说在前不久发生的月蚀之后,十月又发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无光,古人以为是预示着君国的灾殃。第二章将国家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日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连带叙出前不久发生的强烈地震。诗人通过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学者或疑“二”为“六”字之误)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对地震的特征性描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第一部分节奏强烈,写出了上天震怒的状况,在震惊与恐惧中又缠绕着诗人无限的忧伤。他不明白当今执政者为何不行善政使天灾停止。

第二部分(中三章)主要回顾与揭露当今执政者的罪行。诗中开列了皇父诸党的清单,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人从里到外把持朝政,欺上瞒下。皇父卿士,搜刮民财,扰民害民,并且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合乎礼法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点出了最高统治者“以礼杀人”的手段,是有很大意义的。皇父把聪明才智全用在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上;他看到国家岌岌可危,毫无悔罪之心,也没有一点责任感,自己远远迁于向邑,而且带去了许多贵族富豪,甚至不给周王留下一个有用的老臣。用这样的人当权,国家焉有不亡之理!然而,是谁重用了这些人呢?诗人用“艳妻煽方处”一句含蓄地指出了昏庸的周幽王。

后二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身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他不逃身远害,仍然尽职尽责。但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诗人是属于失败的一类。一定程度上,诗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致的。在诗中,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着国家的命运。诗人在三个层面上表现了忧国这个主题。

全诗从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这可怕的灾异,说到朝廷的坏人专权和国家的岌岌可危,然后说到面对此等状况个人的选择,叫人感到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情怀,开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之先河。这是一首内容充实又情感迸发的政治抒情诗。它同《诗经》中其他政治抒情诗一样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不可否认的影响,但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是现实主义的。由于诗人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直书了一些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一首史诗,在这方面,它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写,喷涌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语和冷峻的讽刺,如“艳妻煽方处”、“皇父孔圣”。有的句子深刻而耐人寻味,如说皇父等人强霸百姓田产时,用“予不戕,礼则然矣”表现了他们的强辞夺理、蛮横霸道,两千年中,少有及之者。

雨无正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10)靡所止戾。(11)正大夫离居,(12)莫知我勚。(13)三事大夫,(14)莫肯夙夜。(15)邦君诸侯,(16)莫肯朝夕。庶曰式臧,(17)覆出为恶。(18)

如何昊天?(19)辟言不信。(20)如彼行迈,(21)则靡所臻。(22)凡百君子,(23)各敬尔身。(24)胡不相畏,(25)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26)饥成不遂。(27)曾我暬御,(28)憯憯日瘁。(29)凡百君子,莫肯用讯。(30)听言则答,(31)谮言则退。(32)

哀哉不能言,(33)匪舌是出,(34)维躬是瘁。(35)哿矣能言,(36)巧言如流,(37)俾躬处休。(38)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