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常德KTV招聘网 > 常德热点资讯 > 常德励志/美文 >   . 造命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人为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比

. 造命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人为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比

2022-09-21 23:57:15 发布 浏览 218 次

2. 造命,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人为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比如穷困的人要离开山村,他知道离开山村会摆脱贫穷的生活。他对于贫穷,对于山村,对于自己人生的看法,都是根基于其世俗生活的。他的未来,依然是由世俗的他所展开。

如果他见到父母生活劳苦,内心良知触动,必要让父母活得好,于是要走出山村。他接下来的行为不是由私欲发动的,而是由良知发动的。尧舜处在他的境地,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他的生命便与尧舜一致。

所以,造命,必定是良知造命,而与世俗所谓“奋斗拼搏,改变命运”不同。门人问“志伊学颜”。先生曰:“我而今只说志孔子之志,学孔子之学。”曰:“孔子之志与学,与颜渊伊尹异乎?”曰:“未可轻论,且将孟子之言细思之,终当有悟。”

学生请教心斋先生“立伊尹所立的志向,学颜渊所学的学问”这句话的意思。心斋先生回答说:“我现在只说立孔子所立的志向,学孔子所学的学问。”学生问:“孔子的志向和学问与伊尹、颜渊的不同吗?”心斋先生说:“这个问题不可以轻易议论,且把孟子所说的话细细品味一下,终会有所感悟。”

1. 《王心斋集》:有以伊傅称先生者,先生曰:“伊傅之事我不能,伊傅之学我不由。”门人问曰:“何谓也?”曰:“伊傅得君,可谓奇遇,设其不遇,则终身独善而已。孔子则不然也。”

有人把心斋先生比作伊尹、傅说。心斋先生说:“伊尹、傅说的事情我不能遇到,伊尹、傅说的学问道路(亦即人生道路)我不会去走。”学生问心斋先生:“为什么?”心斋先生说:“伊尹、傅说获得君主的提拔,堪称奇遇。如果他们没有这个奇遇,那就一辈子独善其身而已。孔子却不是这样。”

在心斋看来,孔子和傅说、伊尹的差别在于,孔子得君,则行道。如果不能得君行道,那就讲学以行道。不管什么情况,孔子的格局都是整个天下,孔子的志向都是与万物为一体的。

2. 颜回是孔门中“好学”的代表。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住在简陋的巷子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孔子贤之”。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也“贤之”。有人就拿这件事来问孟子。孟子说,颜回和大禹是“同道”,“易地则皆然”。颜回和大禹的处境不同,所以一个独善其身,一个担当天下。如果换一下处境,他们会做一样的事情。这是从颜回自己的修为上说。如果从我们学习效法的角度上说,在颜回的处境中,他的学问就体现在一箪食一瓢饮上。如果我们去学颜回,很可能只学到了一个具体情景中的“善”。而学习孔子则不然。孟子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如果我们学孔子,实际上更容易学到整全的道。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说“乃所愿则学孔子”(我所希望的是学习孔子)。

3. 心斋觉得伊尹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而对于颜回,却从来没有过一点微词。为什么不学颜子之学呢?

孟子在讲道统的时候,说二帝三王:尧舜为二帝,禹、汤、文王为三王。而周公则是思兼三王,想着三王所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夜以继日地思索。周公以前,道统由圣王承担,而周公以后,道统不由圣王承担。周公是一位开启“师道”、开启“学统”的人物。他把三王的功业变为学问,都学到自己身上。所以孔子每以周公为楷模。而孟子又以孔子为楷模,所谓“私淑”孔子,所谓“乃所愿则学孔子”。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