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篇郑玄《礼记目录》曰“名曰‘学记’
《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篇。郑玄《礼记目录》曰:“名曰‘学记’者,以其记入学、教之义”。关于《学记》的成篇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简单来说,《学记》成篇的时间跨度,由战国前期至汉代,长达数百年。至于本篇的作者问题,一如成篇之说,仍是莫衷一是,有言是子思所作,或谓作者是孟子学生乐正克,又有说是成于汉人之手。然而据研究显示,此篇属于思孟学派作品的可能性较高。如郑玄所言,《学记》所记的是“入学、教之义
《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篇。郑玄《礼记目录》曰:“名曰‘学记’者,以其记入学、教之义”。关于《学记》的成篇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简单来说,《学记》成篇的时间跨度,由战国前期至汉代,长达数百年。至于本篇的作者问题,一如成篇之说,仍是莫衷一是,有言是子思所作,或谓作者是孟子学生乐正克,又有说是成于汉人之手。然而据研究显示,此篇属于思孟学派作品的可能性较高。
如郑玄所言,《学记》所记的是“入学、教之义”。简而言之,本篇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教育指南。从教育意义、建制规章、教学方法、评量纲要,到教与学的关系与师生的定位,都一一涵盖其中。诚然,时代不同,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因时而变是必然的事,但《学记》篇所记的一些“教育原则”,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如教育与人格培养之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教师施教时忌照本宣科“呻其占毕”,忌直接讲明答案“多其讯言”,应遵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四大原则,时至今日上述种种仍然行之有效。
发虑宪 [] ,求善良,足以謏闻 [2] ,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宪:法。
謏(xiǎo):小。闻(wèn):声誉,名声。思想符合法则,招徕善良之士,能博取小名声,不足以感动大众。亲近贤人、体恤远方的臣民,能感动大众,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并形成良好的风俗,就必须从办学校、兴教育入手。
赏析与点评
政府推行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培养专才,而是“化民成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 :『念终始,典于学 [2] 。』其此之谓乎!
延伸阅读:
- 忆秦娥石州引鹧鸪天仲殊 (生卒年代不详) 踏莎行晁补之 ([图]
- 蚈许慎注“马蠸也”按已见本书《时则训》举谋划《吕览·异宝》高[图]
- 碧牡丹 晏同叔出姬晏殊 十首 浣溪纱前调蝶恋花玉楼春浣溪沙清[图]
- 初九日芝三到省接奉父大人手谕及澄、季、芝生各信具悉一切余于初[图]
- 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他自认才[图]
- 二凶喜、怒两种情绪失当导致的不幸 沍(hù)干涸凝[图]
- 黄帝道实是从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从什么渠道去的?虚实的关键我[图]
-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无肠国在深目国东边国中的人身形[图]
-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图]
- 衰绖丧服缀于胸前的麻布叫衰系在腰或头上的麻带叫绖衰通“缞”《[图]